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強化招生育人 推動高校藝...
來源:萬思藝文中心
發布時間:2021-10-18
瀏覽次數:
藝術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支持國家文化事業發展、培養一流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手段。一所學校的育人工作,從招生環節便已啟動;藝術類專業的辦學特色,從招生環節即可顯見。
近日,《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這是國家首次針對藝術類專業考試發布的綱領性、指導性意見,并將在2024年完成制度建設。《意見》的發布意義重大,其任務、舉措為全國藝術類專業招生工作提供了標尺,讓各個院校招生工作的進一步完善有據可查、有理可依。
一直以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度重視招生工作。最近20年來,經過不斷調整總結,快速響應國家政策,招生制度建設持續加強,考試組織管理嚴密規范,監督檢查機制日益完善。目前,已形成一套考試方案、規則相對固定,價值導向一以貫之的系統化做法。
第一,重中之重,招生是大學履行立德樹人使命、實施“三全育人”的首要步驟。無論是藝術類學科的特征,還是高考的核心價值,都在于以學生為本體,基于人的“差異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將藝術專業能力作為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考查評價,幫助有相關特長、有意致力于藝術事業的學生擴大選擇,而不是限定可能。這是藝術類專業考試須具備且不可動搖的定位與立場。
第二,嚴格規范藝考命題和考試管理。用“統一性”保證考試公平——堅持統一考試規則、統一考試條件、統一考試材料、統一考試程序、統一監考標準、統一引導用語。用“科學性”保證考試公正——運用先進技術杜絕作弊情況發生;細化完善安全保密、命題制卷、閱卷評分、監督管理等辦法,確保了考試過程中試題試卷的絕對安全。2020年和2021年,在原有基礎上加入疫情常態化管理,保證考生及校園安全。
第三,強調人才選拔培養與社會需求緊密關聯。招生工作在整個育人流程的最前端,最終指向為國家社會造就棟梁之才的目標。因此,不能簡單地只確保執行效率,更應該充分利用考生報考藝術類專業的意愿和熱情,在高強度的備考階段,通過考查什么、關切什么、篩選什么,傳遞與藝術相關的正確價值觀。這其中,一方面關乎藝術本體。注重學生是否具備開拓設計思維、美術思維的潛能,手頭功夫、圖繪表現實則是支撐思維創意的有效路徑。另一方面關乎社會需求。但社會需求不是追熱點,而是看重學生是否有可以再培養發展的基礎視野,是否有可以再訓練提升的問題感知力和敏銳度。視野與問題,也是大學通識教育的核心,是未來人才得以服務社會、抓住需求的前提。
第四,對文化課成績有高要求。過去,總有一種錯誤觀點認為,高中成績不好,才去學藝術。的確,存在一些藝術類學校為獲得短期效益,通過維持低分錄取,擴大生源、保證招生熱度。STEAM教育理念有力地證明了:藝術,是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并舉的學科。任何一個方面是短板,都會造成“木桶效應”。清華美院一直將“藝考+高考”視為不可分割的整體。1999年之后,將校考專業成績與高考文化成績滿分值拉平,兩部分視為同等重要。這么做,也是在契合、甚至是推動了清華美院“藝科融合”辦學理念的發展。
第五,對省級統考充分肯定。自2010年省級統考大規模推行以來,統考在規范藝考、形成判斷、節約成本(不僅對學校,更是對考生及其家庭)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包括清華美院在內、仍在組織單獨校考的學校因此受益,將統考成績作為入圍條件,更精準高效地開展人才選拔。省考與校考絕非對立,而是互為補充、各有所長。前者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藝考在全國范圍內的標準化,從教育的角度平衡區域發展。后者則保證了人才錄取的多元化,知名學校還會借由考試形式、考題內容,起到學科引領和示范作用。與此同時,最近幾年,清華美院也在如何讓校考與統考銜接、形成雙贏模式等問題上積極探索。
高考是影響國家前途、社會穩定和個人命運的大事,要以法規政策為依托。本次《意見》重點圍繞“怎么定位”“怎么考試”“怎么錄取”“怎么監管”,從定位布局、考試評價、錄取辦法、監督管理四個方面提出一系列改革任務:在省級統考、高校校考、考評人員遴選、考試組織管理、招生錄取辦法等方面提出改進、規范和調整舉措。實事求是地明晰全國藝考現狀、正面應對現有問題,宏觀把握的高度、切中存在問題的銳度、舉措有效的程度,能夠更精細、合理地確保人才選拔培養的公正,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維護社會公平,幫助學生健康發展,為學生、家庭減輕考學壓力、緩和內部競爭,在選擇判斷時更有的放矢。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高等教育等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回應,為努力造就一批有影響的各領域文藝領軍人物,建設一支宏大的文藝人才隊伍提供保障。
就大局而言,《意見》將從以下三點帶來變革:
首先,有助于不同高校藝術類專業在定位、評價、錄取、監督等關鍵議題、關鍵環節上達成共識,實現招生工作“為了育人、促進育人、就在育人”的真正價值。進而,降低藝術類考試的復雜程度。2020年,高校藝術類本科專業包括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設計學5個專業類48個專業,比2012年增加了15個專業。專業增長反映了國家對藝術類多樣化高素質人才的需要,也相應帶來了組織專業考試難度的提升。因此,各地區高校、學科專業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統一與自主并存,標準評判趨向一致。對國家、學校、考生及家庭都會減少不必要的成本和精力消耗。
其次,有助于人才結構合理分層。強化省級統考與高校校考在選拔階段的各自特點,進一步擴大省級統考范圍,減少獨立組織校考的院校數量和校考規模,明確它們在整個高考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位置作用,從而緩解目前高等教育層級不明、同質化的傾向。過度、廣泛地給予學校藝考招生的自主權,某種程度上也與高考文化考核相沖突,會削弱統一高考的權威性,加大影響考試公平公正的風險,并導致一些學校不顧辦學條件,盲目擴大藝術類專業招生規模。雖然客觀上為學生報考藝術類專業增加了選擇,但因辦學定位不準,出現招生規模及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的現象。
最后,有助于高校在改革過渡期內及時發現問題、做出調整。《意見》提出,到2024年各項改革措施全面落地,給高校預留了三年的過渡期,相關改革舉措可以循序推進。如近兩年因社會新環境所采取的在線考試形式,是否穩定可靠,是否已足夠周密。對于線上線下考試的規模控制,比例是否合理。大幅減少獲得藝考合格證考生的數量,是否會影響對文化考核與藝考均等的選拔作用等等。高校可以充分利用這兩三年的時間,進一步思考選擇適應自身的做法,完善內部機制,推動內涵式發展。
如上所提,招生工作不僅是育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所學校文化建設、文化宣傳不可忽視的環節。無論入學與否,對于學校、考生乃至社會而言,招生為相互了解提供了難得的窗口。這也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度重視招生工作的人文考量。在一些校友的回憶錄里,他們對學院的深刻印象和朦朧認識,就是從藝考開始的。招生育人,可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第一張“名片”。“招來好學生,帶動好教育”。它是激發整個教學過程升華的催化劑,也是藝術類學科保持良性發展的重要原因。(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魯曉波)
下一篇:部分統考模塊考試時間確定!